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猫冬”变“忙冬” 腰包鼓起来 建言献策

2023-01-09 08:31:16

开发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大力发展水果、反季蔬菜、花卉种植等,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和乡村采摘游,多措并举让“猫冬”变“忙冬”,让“冬闲”变“冬忙”,群众增收致富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图片

眼下正值寒冬,可辽河镇平安堡村的村民们并没有闲下来,随处可见忙碌的村民。在王娟家的草莓种植大棚里,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小花点缀于绿叶之间,鲜红的草莓点缀在其中,王娟正在查看草莓的长势,为即将到来的采摘高峰季做前期准备工作。

图片

“我们草莓采摘园的草莓十一月中旬就开始上市了,品种有奶油草莓和巧克力草莓两种,口感特别好。一直采摘到五月份,元旦到春节的这段时间是草莓熟得最好的时候,口感也特别好,欢迎朋友们来品尝。”种植户王娟说。

王娟种植温室大棚已经快10年了,深知选择好品种才是提高种植产量的关键。今年,她家种植2个大棚的草莓,从入冬新秧定植,到元旦前后成熟,草莓的整个自然生长周期全程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不仅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生长激素,同时在草莓成熟期还施用红糖、鱼蛋白让草莓具有独特的品质。

8209153.jpg

“今年的草莓苗长得很好,生长速度较快。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棚内的温度,确保草莓丰产丰收,这两个棚预计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提起即将到来的丰收季,王娟信心满满。

色泽鲜艳、香甜可口的草莓不仅给冬季的果蔬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也鼓起了农户致富的“钱袋子”。据了解,像王娟一样冬闲不闲的村民在开发区不在少数,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了盼头。

走进辽河镇平安堡村凌云园艺有限公司4600平方米的花卉培育智能大棚,温润的空气裹挟着花香扑面而来,十多种各色仙客来花卉迎来了销售旺季。记者了解到,通过智能化培育加上精细化养护,今年公司预计培育出10万盆仙客来,因为抗病能力强、花期长、价格合理,现在已经卖出去5万盆。这几天,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对剩下的5万盆进行打包,这批仙客来在春节前将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因为春节马上到了,仙客来的需求量也很大。现在开始大批量往外走花了,就是咱们周边的沈阳、长春、还有北京。现在正是旺季的时候,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物流也很方便。”通辽市凌云园艺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包鹏程说。

508027795.jpg

一座座欣欣向荣的温室大棚,为冬闲乡村注入全新活力。近年来,开发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设施农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帮扶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养殖等附加值高、效益好的设施农业,让广大农民群众变“冬闲”为“冬忙”,拓宽乡村致富路。如今,开发区已经形成了瓜果、蔬菜、花卉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基地,随着一茬茬特色农作物迎来丰收,村民们富了“脑袋”,又鼓起“口袋”,致富增收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

2049303349.jpg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