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创新“表土剥离” 守护黑土粮仓 建言献策
开发区将黑土地视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以创新实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出一条“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破局,探索土壤利用新途径
开发区现有耕地总面积36.6万亩,其中黑土耕地19.8万亩,通过建立一套涵盖耕作层土壤剥离、运输、存储、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工作机制,规范建设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模式,将建设占用耕地的“沉睡资源”转化为改良劣质农田的“金色养分”,让贫瘠土地重焕生机,促进优质黑土资源得到科学合理保护利用,进一步提高黑土资源利用效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以往,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后,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常陷入“无处安放”的困境。为让剥离的土壤“活”起来,2024年以来,开发区持续大力度开展建设占用黑土耕地保护再利用工作,针对建设占用黑土地耕作层土壤的项目,制定了黑土耕地表土剥离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耕作层土壤剥离范围,保证剥离土壤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土地质量;统筹安排耕作层土壤剥离、存储、覆土等关键环节,合理高效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确保现有耕地和黑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制定剥离土壤的后期管理、用途意向和监督管理措施等,对已完成的用地项目相关材料备案归档、规范管理,保证耕作层剥离方案的顺利实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打破常规思路,以“就近利用、即剥即用”为原则,在推进建设项目时,对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进行精准剥离,根据《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范》,剥离土壤适宜使用方向用于耕地土壤改良、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补充库项目等,有利于黑土层保护和正确利用,有效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形成黑土耕地“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打破困局,破解剥离土壤利用难题
如何确保剥离表土不流失、不降质?开发区在储存环节严格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先选用废弃地、闲置地。通过对堆积表土实施遮盖等措施,有效防止肥力损失,静待下一个种植季“上岗”。项目实施中,开发区制定详细阶段性与年度剥离计划,并动态修订方案,通过严格招投标选定专业施工队伍,并强化监理职责和技术监督,确保每一方黑土在剥离、转运、储存、再利用的全过程得到精心呵护。在表土剥离工作实施过程中,根据建设占用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方案,制定阶段表土剥离实施计划和年度表土剥离实施计划,总结阶段性表土剥离实施经验,及时修订占用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方案。通过加强与专业技术单位的合作,不断完善表土剥离措施,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确定有相关等级资质的施工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建设、施工等各项工作,按年度计划有序进行。严格要求项目用地单位选择具有技术优势和社会责任感的监理单位,委派技术人员与监理单位密切配合,保障施工质量,动态监测表土剥离情况。
长效守护,谱写黑土振兴新篇
为保障这项工作落地见效,开发区建立三级联动机制,从土壤剥离、运输监管到改良实施,全流程严格把控。通过精细化管理,让每一方土壤都精准“落户”,切实提升农田质量。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完成建设占用黑土耕地剥离350多亩,土方量72666多方,改造良田400多亩,黑土地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土地肥力得到恢复。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持续增长。
下一步,开发区将以黑土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为重要抓手,深度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持续完善土壤剥离利用体系,不断强化相关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落实,深化政策措施与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通过持续完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对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全方位、全覆盖,为守护“黑土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