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

锻造新“食”力 开启新“味”来 建言献策

2025-06-24 10:53:29

食品产业是民心产业、传统产业,也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消费升级的双轮驱动下,食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健康化、功能化、个性化已成为不可逆的消费潮流。开发区顺势而为、借势而进,立足“中国草原肉牛之都”产业优势,抢抓预制菜万亿级市场风口,确立“推农向食”发展战略,打造全国首个草原特色食品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创新提出“产业集聚+特色打造+创新孵化”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图片

瞄准绿色食品新赛道,打造产业发展新名片

特色食品产业园项目位于创业大道以西、清河大街以北、罕山大街以南,总投资约5.3亿元,项目按照现有产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总规划面积2000亩,规划肉牛精深加工区、奶制品加工区、豆制品加工区以及配套服务区等四个功能片区,打造集生产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云仓,研发中心、人才公寓、美食馆、直播大厅、产品展示、检验检测、 体验科普、商贸交易等农工商文旅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食品产业示范区。目前,已有蒙之牛、北国八千里等5家龙头企业达成入驻意向。

创新"三链协同"机制,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园区首创“基础链+服务链+创新链”三链协同模式。基础链方面,建设牛肉制品专业工厂、奶制品创新工厂、智能化中央厨房、10万吨级冷链仓储中心、预制菜研发中心等七大功能板块,形成从原料处理到终端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服务链集成“政务+商务+科技”服务,设立全区首个食品产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检验检测、电商直播等多项增值服务,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创新链构建"一院多站"协同创新体系,以草原食品研究院为依托,联合多个院士工作站,集中攻关并突破低温锁鲜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大量专利成果高效转化,并深度推进传统工艺升级改造,显著提升生产现代化水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数字化智造基地,引领产业智变升级

建成自治区首个食品工业示范园区,实现三大智造突破。部署先进智能管理系统,搭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溯源平台,大幅提升产品品质合格率;引入国际领先智能分拣生产线,打造无人化包装车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开发特色产业大脑,接入海量销售终端数据,精准预测市场需求,有效缩短新品研发周期。园区内多个单品实现销售额大幅增长,在市场上取得亮眼成绩 。

培育草原美食IP集群,构建品牌营销矩阵

实施“双品牌”战略,精心打造“通辽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多项团体标准,并授权多家企业使用。创新采用“文化+美食”营销模式:线上搭建“草原厨房”直播基地,孵化出一批网红品牌,实现电商销售额显著增长;线下建设美食文旅综合体,融入非遗工坊、透明工厂等特色体验场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创建低碳示范园区,塑造绿色发展标杆

构建低碳循环体系,锚点绿色发展目标。推广低碳生产设备,引导牛肉干、奶制品等食品加工企业采用太阳能烘干设备、智能控温节能生产线,降低能耗。推广绿色包装,倡导企业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鼓励企业建立包装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减少包装环节的资源浪费与碳排放,打造“低碳工厂”示范项目,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

通过系统化改革创新,园区带动周边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推动通辽牛肉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为地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通辽方案”。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