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解“近渴”!开发区构建“消防救援圈”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建言献策
为进一步解决城乡建设快速发展与消防基础薄弱、群众消防意识淡薄、警力不足等问题,开发区积极探索建立“科学优化”的消防救援新体系,打造由1支国家消防救援队、1支政府专职消防队、4支企业志愿消防队和10支村级志愿消防队组成的“消防救援圈”,“近水”解“近渴”不断提升辖区消防救援能力,为维护消防安全和救助服务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实体运行,提升基层治理新高度。按照“属地管理、突出重点、分步建立”原则,建成电厂、河西、新城、滨河、辽河等5个镇(街道)消防“一队一中心”,履行好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宣传、灭火救援等各项职能,着力解决基层消防监管“空转”问题,让消防部门在镇(街道)有了对口“落脚点”,有效推动消防工作纵深发展。 聚焦基层网格,延伸消防触角最深处。建成10支村级志愿消防队,其中湛路村有志愿队员40人、水罐车2辆,承担着河西街道湛路村的灭火救援任务。辽河镇就近划分责任区,建成9支志愿消防队,共有水罐车10辆,志愿队员208人,成立了镇级“一队一中心”,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在全镇3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成立村级消防安全服务站点,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培训、灭火救援演练等工作。凭借较优的消防安全治理经验,辽河镇政府被评为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 聚焦试点建设,创新增添企业新动能。开发区已建成4支企业志愿消防队,其中,金煤化工企业志愿消防队18人、泡沫消防车2辆,通辽发电总厂志愿消防队18人、泡沫消防车2辆,现代牧业志愿消防队6人、水罐消防车1辆,万力城商业圈志愿消防队10人、水罐消防车2辆。同时建立了全市首个企业消防安全服务中心,实行“防消宣”一体化运行机制,实体化运行效果显著。 下一步,开发区将继续创新基层消防安全监管的“末梢终端”新模式,推进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基层消防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救早救小救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