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工作总结 建言献策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开发区工信局
今年,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创新驱动发展,调结构、转功能,全力以赴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逐步恢复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户(其中,挂库6户)。1-12月预计实现产值83.92亿元,同比增长13.01%;预计实现增加值23.12亿元,同比增长-3.3%。
1-12月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点:金煤化工、蒙牛常温、隆圣峰天然气、蒙药股份等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同比涨幅均在20%以上,对地区经济拉动效益明显。5家饲料生产企业和6家水泥、混凝土生产企业今年效益较好,对产值的拉动较大,但是对增加值的带动能力有限。拉低因素:化肥行业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采购原料较往年有所下降,故而今年产量下降。广发草原由于原料牛肉价格上涨近50%,且牛肉干产品在本地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上涨难度大,致使企业生产成本过高,限制生产。11月6日-7
日,通辽市主城区遭受暴雪灾害,开发区共有91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受灾,受灾面积32.17万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9亿元,间接经济损失6506万元。
年内提交润德水泥制品、中硼新材料、水控科技、恒坤水泥制品4家企业的入库申报材料,并通过上级统计部门审核,顺利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同时,8月份中建材矽砂通过转库的方式纳入开发区规上企业库。2021年,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共计增加5户,分别是中建材矽砂、润德水泥、中硼新材料、水控科技、恒坤水泥制品。
(二)工业固投下行压力持续加重
1-12月,开发区开复工工业项目15个,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新建项目5个,分别为蒙牛扩产改造、蒙药珍宝丸智能生产线项目、捷风繁4MW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蒙之牛食品加工项目、国网通辽供电公司2021年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续建项目10个,分别为蒙牛利乐包250B生产线、电厂5号机组通流改造、水务综合处理厂、长川360万双运动鞋扩建、大北农扩建、捷风繁50MW风力发电、天达水泥、电厂5号机组空冷岛改造、电厂节能一体化改造以及可降解标准厂房项目。
(三)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各类专项资金。1-12月共申请各级各类专项资金7096.6万元,其中科技专项资金4026.6万元;工业专项资金3070万元。已下达并拨付资金3790.5万元,其中科技专项资金917.6万元,工业专项资金2872.9万元。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力度。推荐通辽氢驱动力、环保投资、时机天成科技、汉恩生物、科尔沁药业等17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已获批,实现科小零突破;组织丰伟水利、蓝博动检、通发新能源、科翔饲料、坤轮科技5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蓝博动检已获批。截止目前,开发区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加强各类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组织推荐辖区内环保投资、汉恩生物等5家企业申报并成功认定为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组织推荐蓝博动检申报并成功认定为通辽市重点实验室;组织推荐通辽环保投资和内蒙古蒙药药业申报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组织推荐多能干细胞、多能医学检验2家单位申请注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委托单位;组织推荐时机天成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强化业务培训交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科技计划项目政策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各级线下线上培训6次,培训约300人。科技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出台了《2021年开发区科技培训工作方案》,启动了“科技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紧密结合各村产业发展技术需求,邀请专家亲临授课,真正把实用技术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综合科学素质、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通辽高新区“关于支持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项目”正在按照《实施方案》推进落实,目前,所有项目征集工作已完成,通过专家评审、公示、双创会议等环节,完成立项流程。现已完成资金拨付,后续工作正在有续推进。有序推进“科技兴蒙”重点专项工作。根据项目的申报内容,督促项目单位做好项目落实工作,并定期对项目落实情况开展评估,及时调整完善,确保科技专项资金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导作用,推动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行业监管,坚定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除常规安全生产检查外,制定《建党100周年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特别是针对工业企业围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培训、隐患排查及安全消防设备使用等方面开展检查,截止目前,检查走访企业90余家,发现问题50余项,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全力做好自治区环保督察镁砂企业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推进开发区镁砂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镁砂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扶持办法》,目前8家企业已签订转型升级协议书,完成5家企业第一批奖励扶持资金拨付,约300万元。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积极落实《关于印发通辽市2021-2022年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金煤、福耀完成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摸底排查,共排查出落后机电设备604台,制定了淘汰计划,预计2022年底前完成淘汰任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家,化解过剩产能企业1家,目前5家企业已全部停止生产并拆除生产设备。四是加强能耗双控调度。组织召开了“开发区高能耗企业能耗双控调度会”,强调了实施能耗 “双控”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建立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月调度机制。制定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工作方案》。2021年1-12月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09.17万吨标煤(等价值),同比减少4.13万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4.2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10%。五是强化节能监察,做好节能事中事后监管。配合上级部门对辖区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工作,对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工作。六是积极推进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对接上级扶持项目,推荐福耀集团通辽有限公司申报入选2021年(第二批)自治区级绿色制造示范工厂、内蒙古科尔沁蒙牛乳业有限公申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共向上级部门申请技术改造资金450万元。
(五)清欠化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清欠民营企业账款。2021年初,开发区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余额2,788.81万元,均为有分歧欠款,共涉及5个债务单位。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包括:未完成验收评审、债权人无法开具发票、无法与债权人取得联系、涉案涉诉等。2021年开发区工信局会同开发区财政局通过督促相关债务单位加快推动验收评审等方式,累计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981.68万元,清偿后余额807.13万元,年度清偿率71%。足额完成全部化债任务。年初以来,我局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统一安排部署,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完善债权债务管理各项制度。经咨询审计部门,参照开发区清欠办建议,将“助保金贷款”5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从债权台账中剔除。截至6月底,已经足额完成全部化债任务。
(六)推动“在建工程”转固工作顺利开展。
我局以2021年5月行政事业性资产月报数据为基础上报的“在建工程”账面价值9230.01万元,均已入账“在建工程”,并投入使用。结合我局“在建工程”实际情况,入账时间间隔长且大部分为基建户调拨转入资产,经逐步核实,截止12月末,已转账面“在建工程”合计1263.54万元。另外,价值11465.99万元的福耀铁路专用线已于2017年10月无偿划拨给内蒙古博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局入账并核实无误的资产(已入“在建工程”)账面价值7626.77万元 ,经研究,调整财务账务处理,核销已划拨出的资产,即减少账面“在建工程”7626.77万元。至此,我局账面“在建工程”仅剩余339.69万元“基建转入--待摊投资--福耀项目”不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其余均已实现“应转尽转”。
(七)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及时传达疫情相关文件及精神。年初至今,共累计向企业群推送各级各类疫情防控文件及管控通告220余条,更新中高风险地区列表180余次。深入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工作。元旦和春节期间,共摸排出预返通人员48人,中风险地区预返回3人,低风险地区预返回45人。加大督查督导力度。采取“实地检查+线上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和抽查督导,共开展疫情防控实地督导6次,督导企业23家(次),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工作。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
高标准编制园区产业规划,明确各园区载体功能、产业类别划分,科学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多维打造、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功能分区,构建形成组团发展、合理分工的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理清园区产业发展和布局的总体思路,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注重产能更新和能耗“双控”,推动行业管理规范有序。一是对于落后产能及转型转移无望的传统企业要坚决淘汰,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和资源。二是推动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引导传统工业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打造传统产业可持续竞争力。三是严把项目审核关。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聚焦源头管控,严格按照国家准入标准,招商引资不再引进两高项目,持续加大两高项目审查力度,把住项目入口关,加强能耗管控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能耗增长。四是不断加强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做好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溯源项目建设工作,对重点排污企业实现在线监管,建立“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监管长效机制,持续做好“散乱污”工业企业监管。五是积极推进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监察及节能诊断成果运用,推进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工业企业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同行业先进水平。积极落实国家节能改造政策,对接企业申报项目资金扶持,2022年底前完成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任务。
(三)强化工业经济调度,推动稳定向好运行。一是注重工业企业服务调度。进一步强化对主导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市场环境、发展走势、原料供应、产销动态、经济效应的分析,指导重点行业、企业降低运行风险,确保工业经济高效、健康运行。加强对“准规上”企业的动态排查,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对有望入规的工业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及时指导完善手续,尽早申报入库。2022年,开发区规上工业预计实现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4%;计划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二是力图清欠工作有所突破。加强与财政部门、欠款主体部门等沟通协调,全力推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台账清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三是高效开展项目谋划。深化落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全员招商”的工作部署,主动高标准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工作,精细化招商选商营商,提升企业及产品辐射半径,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结合近期招商引资情况、与现有企业对接情况以及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等情况,共计梳理、谋划2022年产业类重点项目24个(其中拟实施续建项目3个,有望实施的新建项目10个,重点谋划推进项目11个)。四是高质量推行项目建设。2022年计划开复工项目7个,预计完成投资15.1亿元。对照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细化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建立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化身“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倒排进度、全力以赴、突破难点,盯紧项目备案情况,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对项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力促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投产达产。跟进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督促企业加大设备订购力度,着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比例。
(四)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向国家级高新区迈进。一是持续推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工作。严格按照科技部、科技厅有关工作部署,对标国家高新区创建要求,加强对接协调,继续优化完善申报材料,持续推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统筹整合全市及开发区资源,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推动一批创新性企业加速成长,构建“科技小巨人培养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为代表的的企业梯队,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积极争取更多科技政策支持。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将围绕绿色有机生物(现代蒙中医药)、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争取破解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推动一批短中期见效、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四是打造特色平台载体,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推动平台载体、中小微企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水平,确保高效合规使用中央支持特色载体专项资金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摆在科技资源支撑型和高端人才引领型特色载体工作的突出位置;以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为龙头加快任务落实,规范资金使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2022年国家部委完成对通辽开发区“双创升级”工作的验收。五是依托“科技兴蒙”重点专项,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督促项目单位落实好科技兴蒙”重点专项各项工作,并定期对项目落实情况开展评估,及时调整、完善,确保科技专项资金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